货币银行学
课堂辩论纪实


利率市场化课堂辩论主体内容纪实

(经济学院2011级,由陈卓佩整理)



环节一:开篇陈词

1、正方开篇陈词

张舒:

我方认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金融的发展,所以我方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可行的。


王宪鑫: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利率市场化?第一,利率是市场化的灵魂。举例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喜欢贷给大客户,因为他们的量大。如果我们放开了利率市场化,那么需要资金量比较小的小客户可以提高利率,就可以用比较高的利率进行融资。现在小客户的融资是非常难的,所以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可见一斑。第二,我国有专门管理利率管制的行政人员,利率管制的体系越来越膨胀,如果放开利率市场化的话,就不会有这些人员消耗。第三,利率管制会束缚金融创新的发展。


娄圣航:

当前利率属于政府管控下的利率体系,直接调控利率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在短期内就能体现,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缓冲。之前一段时间也有很多言论认为中国经济需要软着陆;这也有利于中国的产业调整和升级。


老师总结:

有利于金融体系发达

有利于调控

有利于贷款

有利于减少行政监管机构的人员开支


2、反方开篇陈词

张帆:

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弊端。基本上可以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第一是阶段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会引发利率的上升,这一点在很多国家得到了验证,这些国际发生了严重的实体危机和金融危机。第二是恒久性风险:首先是逆向选择行为;风险向银行集中;负债负担加重;财政负担转嫁过多。这些问题以利率风险为核心。这是在利率市场化后会始终伴随商业银行体系的永久性风险,具有长期性和风险性,无法被消除。这两种风险这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也会大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王彤:

从经济制度来看,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就在于强有力的市场管控。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国家管控利率是必要的,并不需要什么都向西方国家学习,什么都市场化。在自由市场吃亏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中国利用管控的手段反而能促进发展。


崔畅:

我想从我国的现状和国情来陈述一下我方观点。第一点,利率市场化必须以经济市场化为前提。利率市场化要有国内宽松的环境作保障,而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市场化并不完善。尽管最近我国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从长期来看,我国仍属于资金短缺的国家,还需要大量引进外资。现在不是利率市场化的好时机:通胀整体水平较高,金融市场体系并不完善,而且民间所谓的利率市场化也并不完善,和非法集资有着交织的特点。从我国现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式来看,我国完全处于利率管制下的只有两点:一人民币存款利率,二是优惠贷款利率。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利率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中说明的,除非发生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仍是有意义的。因此我认为,货币政策是有必要的,而我国的国情也不适合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林思婕:

我想做一点补充,关于刚才崔畅同学说的经济环境的问题。我觉得我国现在最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话,就会造成银行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优胜劣汰。大量银行的倒闭会导致诸多的储户利益受损,此时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话,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挤兑风潮,进一步让民众丧失信任。不过我国并不是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只不过是以很隐性的方式存在,范围也很模糊。例如现在很多大银行都有中央银行在背后支撑,无论它们经营如何,都有政府担保。这就使得政府承担了许多它不应该承担的风险,使得市场上的风险不能准确地被衡量。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就不应当急于进行利率市场化。



环节二:自由辩论

话题1

[反方]

张帆:我主要来讲一讲市场利率开放之后会导致利率在短期内的飙升。从历史上来说,很多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例如智利在1976-1982年的实际存款利率达到82%;阿根廷在1980年开放利率市场化之前实际利率只有5.1%,但之后上涨到了31.2%;土耳其的利率在1980-1982年间平均接近了30%

我想解释一下短期内为什么利率会有这么大幅度的上升。首先,银行吸纳存款具有羊群效应。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尤其是一些小银行,它们没有大银行那么好的信用,只能靠提高利率来吸引储户。大量的小银行这么做,羊群效应导致利率循环升高,直到一些银行无法承受这么高的利率而破产。在某些案例中,曾出现利率倒挂即存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的现象。


何老师:那么这种利率是属于超调呢,还是回归到正常水平?

张  帆:根据我收集到的资料,利率循环上升之后会引发银行危机,出现银行倒闭。从这个时候开始,利率就会进入循环下降的阶段。

何老师:例如你刚才说阿根提的利率水平上升到31.2%,这是高于它的实际利率水平呢还是

正好?如果它的正常利率水平是20%,这就超过了正常水平;如果它的正常利率水

平是31.2%,那就是回归正常水平。

张  帆:根据羊群效应,大家都往上涨,如果不跟着往上涨,银行就吸收不到存款。

何老师:那么你的前提是说这些人都是非理性的,就像我们买股票一样?

张  帆:存在非理性的因素。


张帆:(继续)当存款利率上升的时候,贷款利率也就跟着上升。银行放出大量高利率的贷款,这些贷款为了偿还利息,就必须有高利息的项目来支撑。在芬兰、挪威和瑞典8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放出的高利率贷款主要是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导致这几个国家在那段时期的资产价格泡沫化——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反过来又刺激了他们的贷款需求。银行就这样不断地向房地产市场注入资金。当时导致这三个国家的经济过热,而这三个国家为了保持对德国马克的固定汇率,没办法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资产泡沫化。90年代,泡沫破灭,这三个国家很快从泡沫经济进入衰退,对实体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消费和投资大幅度下降,失业率上升。之后,它们的出口也产生了困难,最终导致了财政和税收的困难,最终在1992年,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央行被迫放弃了固定汇率制,采用浮动汇率制,以此来维持国内的经济稳定。


[正方]

张舒:我认为张帆刚才举的最后一个例子是不恰当的。他举的是芬兰、挪威和瑞典的例子,但是这三个国家是因为要维持对德国马克的固定汇率才导致它们不能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来改善它们的经济环境。也就是说,这个例子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并不完全是由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如果我们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一定的管制和控制的话,并不会产生你所说的这么严重的后果。

而且你说利率市场化会导致一些银行的破产,可以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让银行从一个粗放型的体系向集约型的体系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优胜劣汰,有银行破产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能说因为有银行破产,这个政策就是不合理的。淘汰掉一些后进的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其实是有益的。


[反方]

张帆:我想说的是,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经济正在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但是我们依然非常依赖出口。当时北欧国家想要让自己的货币贬值,却没有办法进行。当利率急剧上升的时候,汇率也是会上升的。但是中国的利率不应当允许急剧上升,不然我们的出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何老师:那么那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利率是高估还是低估?

张  帆:是有很大的升值压力。就是很多资本都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国如果出现利率急剧上

升的情况的话,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显然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很大

的冲击。因此我认为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弹性也不是太大。


[正方]

王宪鑫:这些都是阶段性风险。而中国政府如果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话,肯定不会一下子放开,张帆所说的所有这些吓人的后果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过高的利率。如果不要一步放开,我们可以控制利率缓慢上升,直接到达一个合理的程度,不会过高。那么这些吓人的后果都不会发生。

如果我们因为阶段性风险就放弃了长久的收益,显然是不合理的。


[反方]

崔畅:我们可以缓慢地进行利率市场化,但是利率市场化是否适合当前的国情呢?刚才张舒提到了优胜劣汰的问题,是的,优胜劣汰是好的现象,但是“银行破产”指的是我国银行破产还是外国银行破产?有数据显示,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利率必然大幅度波动,我国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存贷的利差,而这种波动必然会压缩收入的范围。数据显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非利差收入占银行收入的30%40%,而我国银行的非利差收入占比更低。数据也许不是很准确,但是现象非常明显:西方国家的非利差收入远比我国银行要高。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利率波动而压低的存贷利差会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营业能力大幅度下降。如果我们开放了利率,会不会有外国势力来扰乱、控制我国的利率体系?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我国的利率政策的保护,我国的商业银行是竞争不过外国银行的,这可能会导致我国的经济危机。


[正方]

王宪鑫:刚才崔畅讲了很多事例,我觉得并不一定。崔畅提出如果我们实行利率市场化的话,银行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变小,我觉得这个因果关系是反的。因为我们目前的盈利模式本来就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倒逼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这样才会有能力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竞争。


[反方]

崔畅:我们呢不应该用利率市场化去逼商业银行作出转变,因为这种转变的难度太大了。刚才开篇陈词中说的金融创新,我觉得因果关系也是倒置的。应该先有完整的制度体系的铺垫,才能进行一些金融创新的实践。我们应该先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软着陆。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不可能关上门来实践和检验,我们只有接受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整、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的冲击。


[正方]

刚才反方提到我国有的银行的非利差收入仅占1%,但是从今年327日各大银行的年报来看,工商银行利息的净收入是4100亿,而手续费及佣金的收入是1000亿,这样算下来的话手续费及佣金的收入应该占到总收入的20%左右。所以我怀疑反方数据的时效性。目前三四年内,中国金融发展得很快,和五年前的金融市场已经不是一样的了。我们应当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利率市场化是否可行。


娄圣航:我来补充一点数据。2012年,五大行的利润是7746亿,16家上市银行的总利润高于2250家上市公司的总和。


[反方]

林思婕: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利差的因素。来看一下台湾的例子: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飙升20%-50%,利差收窄,这是肯定的。1989年,银行平均利差在3.11%左右;2011年,营业利差就变成了1.41%左右。进而,银行资产恶化,抗风险能力也恶化,其不良资产率在2002年达到了11.76%。银行集体亏损三年,大量中小银行倒闭,信用机构也大量减少。可见不仅仅是利差缩小导致利润减少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原因。

刚才正方有人讲到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放开,我觉得谁也没法否认利率市场化是最终的趋势,但是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我们是否应该暂缓一下放开的步伐?


[正方]

对方提到的数据是2002年,而工商银行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是1.09%,去年是0.85%。纵观其他银行,不良贷款率都保持在1%左右,这个不良贷款率一点都不高。



张舒:我方承认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小银行的倒闭,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完善。在银行倒闭、银行危机之后,银行会寻找其他营利的途径,会开发一些中间产品,这样才能增加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利率市场化会使得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上升,从而能与外国银行争得一席之地。


[反方]

陈卓佩:我做一个补充。事实上在当前的中国金融界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在当前情况下监管机构仍然需要保护商业银行获得可观的利差。这个并不是从银行应该从什么来获利的角度来说的,而是这样一种利差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未来出现大规模的坏账。当坏账出现时,只要商业银行具有可观的利润,还有缓冲的余地可言;但是如果商业银行不赚钱的话,未来就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冲击,因此,现在商业银行界普遍反对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也就是反对利率市场化。因为他们认为再度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大战,最终带来过度的竞争,并在最终带来银行风险的上升和市场的不稳定。


何老师:你是说大银行反对还是小银行反对?

陈卓佩:所有银行都是反对的。因为利率市场化从正面来说对中小银行都有好处,但从反面

来说对中小银行都是有坏处的。因为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下面,还是需要有这样一种

利率管制的体系存在以保证商业银行能够获得利差、保持客观的利润,从而防止未

来的坏账风险。


[正方]

王宪鑫:我们在中国确实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环境,但也不能因为中国的特殊环境就放弃利率市场化。我们总是局限于银行体系来讨论这个问题,而银行作为既得利益者,肯定是会反对利率市场化的,否则它们的利润从何而来呢?目前银行是最赚钱的,如果我们持续保持银行当前的超额利润的话,那么我们的中小企业、我们的市场经济怎么发展?


[反方]

崔畅:我觉得正方一直在反对我们的观点,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还一直在空谈利率市场化的好处,没有基础的国情作为支撑。


[正方]

娄圣航:我们来谈一下基础国情吧。当前银行吸收储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贷不出去。也就是说,对方辩友所提出的利率倒挂形成的风险其实在中国不一定存在。


王宪鑫:我们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为了市场化,是为了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我国制度的滞后。当前民间借贷的存在说明我国对利率市场化是有需求的,与其让地下高利贷不断发生,不如我们逐步放开利率,让所有的资金需求得到阳光的管制。


[反方]

崔畅:现在有一个误区,也就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市场的需求。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是谁在决定市场利率?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控制金融的商业银行。而且,当商业银行有自主定价权时,可能会出现优惠利率,这种所谓的双重利率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是有损害的。

银行有自主定价权和它会受到冲击是不矛盾的,它确实是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是市场的力量依然十分强大。


[正方]

王宪鑫:现在银行的经理经常会在每月的最后一天吸纳存款。


何老师:这是为了应付银监会的考核。每到季末、年末,就会进行存款大挪移。因为会根据

你存款的数目来确定下一次贷款的利率是多少。这其实也是一种监管。关于刚才反

方说的,我给正方提供一点思路。反方提出大银行有定价能力,其他小银行没有定

价权,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这个事情可以这么看:商品是自由定价的,但是沃尔

玛、易买得等商家就能随便定价吗?一瓶水如果定价100元,还会不会有人去买?

如果沃尔玛的东西比大润发便宜,我肯定会选择沃尔玛而不是大润发。

这就像在菜场卖菜一样,最终银行间一定会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率。


[反方]

陈卓佩:最终确实是会形成均衡的利率没错,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最终一定会形成一种高利率的纳什均衡。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四大行基本形成了垄断,如果放开利率的话,这个利率可能会不断地上升,最终形成一个高利率的纳什均衡。何为高利率的纳什均衡?意即在这种情况下,谁先降低利率,谁就会吃亏,所以谁都不会降低利率。这样就会导致银行同业内存贷款业务的竞争加剧,最终导致存款利率不断上涨,最终发生高利率的无序竞争。而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则会导致一些针对规模大、信誉良好的优良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减小银行的利润空间,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引起部分银行的破产。


[正方]

我觉得你这个自身逻辑有矛盾。为什么它贷款给大企业,就不能提升贷款利率呢?就算大企业的风险低,但是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银行为什么会高价买进,低价卖出呢?四大行如果形成了垄断,它们也可以高价贷给企业啊。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资金需求较高的企业可以花更高的价钱去贷款,从而使真正有需求的企业能贷到款。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贷款利率被压得很低的话,会造成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很低,但是资金就这么一点。这就造成了目前贷款审批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腐败现象。这反而会造成市场的效率低下,而利率市场化可以使贷款的价格由真实的信息释放,从而形成公平的竞争。


[反方]

张帆:但是这里存在一个信息部队称的问题。你如果想要你的贷款被投放到真正有需求的地方,也就是说贷款利率上升,使得真正有盈利能力的项目能够得到贷款。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很难评估哪些项目是有盈利能力的,哪些项目没有盈利能力。


[正方]

这就是一个风险表现嘛,利率一方面反映了资金价格,另一方面反映的就是风险啊。如果风险越高,利率肯定越高。例如一个小企业,它成长很快,但是它的风险很高,银行看到它的风险很高,贷款利率很定是比较高的。例如前段时间浙江地区的高利贷都是贷给了小企业,高利贷为什么利率高?不就是因为贷给小企业的风险高吗?


[反方]

张帆:但是这些贷款最后被用在哪里了?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吗?不是的,它必须被投放到有超高回报的地方。从西欧的例子来看,资金最后就被投放到了房地产市场,最终导致资产泡沫化。


[正方]

照你这么说的话,我们只能投资增长比较慢的企业,以获得你所谓的长期发展吗?有些产业就是需要短期的大量资金投入的,比如引进一条新的生产线,前期肯定需要大量投入,后期再慢慢收回的。有些人就是要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的呀。


[反方]

张帆:按你这么说来,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增大了,对吧?我想说的是,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的优胜劣汰来说是必要的,但是现在中国的国情是:如果银行破产的话,储户的利益由谁来保护?现在的中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对吧?


[正方]

王宪鑫:刚才林思婕也提到,现在所有的风险都是政府担着的。伤了政府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伤害不到储户。


[反方]

陈卓佩: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方案呀。因为从长期来看,必须要有一个存款保护机制才可以,而目前中国并没有这样的机制。


张帆:就是说这些损失如果全部由政府来做担保的话,就是在纵容这些银行放出高风险的贷款。高风险的贷款可以支付高利率,最后就会导致贷款利率循环上升,这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正方]

我觉得利率不是一刀切的,作为一个银行来说,肯定既有高风险贷款,也有低风险贷款,它们的利率是不同的。目前,银行的贷款风险是不一样的,但是利率却差不多,你觉得这样合理吗?肯定应该是低风险对应低利率,高风险对应高利率的。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自身会有控制风险的机制。它如果觉得风险太高了,就会多贷出低风险的贷款,从而控制风险。银行并不是非理性的,只追求高风险、高利率。


[反方]

王彤:中国现在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是由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大客户决定的,而普通老百姓买车买房时,他们的利率就无法得到保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正方]

王宪鑫:现在的问题是,银行的贷款利率过高,存款利率过低,导致中间的价差过大。如果我们放开的话,贷款利率的上升不会比存款利率大。

利率不会无限制地上升,我们还是有监控的。个别人操纵利率是制度方面的问题,不是利率市场化造成的。

复旦大学货币银行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