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教学业绩

(一)指导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曦源”项目2

  1. 朱挹清,《我国能否构建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信贷对象的中小银行体系》,2012

  2. 何彦桐,柴晴圆,《性别与学历因子在P2P网络借贷中对借贷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2015

(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2

其中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和管理学院五位学生张斯勰、董婕逊、邱琰、董婕逊、金小童,于2007年完成的社会实践调查分析报告《婺源县农民信贷意识与信贷机构促偿机制现状及其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影响》获得了复旦大学2007暑期立项,并获得了上海市一等奖。

(三)两度担任复旦学院新生导师

  1. 2008-2009年度复旦学院新生导师

  2. 2018-至今复旦学院新生导师

(四)两次参加“星空锋汇”的主旨演讲

作为嘉宾,应邀在复旦大学学生会举办的“星空锋汇”进行主旨演讲:

  1. 电商只是摆渡船——‘互联网+’颠覆了什么”(20161115日晚,东辅楼吴文政报告厅)

  2. 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人工智能进行主旨演讲(2018116日晚,光华楼东辅楼102报告厅)

(五)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0篇;指导本科生实习报告52人。

(六)荣誉/奖励

201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

2010年度“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文科科研成果个人奖”;

20083月获2006-2007年度复旦大学巾帼建功创新奖;

20081月获上海汽车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二等奖;

2012∕2013年度中国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

获得上海市第六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获得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三等奖;

获得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三等奖。

(七)相关的主要论文

  1. 何光辉,杨咸月和蒲嘉杰,《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11期。

  2. 何光辉和杨咸月,《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结构、信息溢出与形成机制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3. 何光辉和杨咸月,《中国小微企业信用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来自某国有银行地区分行的证据》,《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4. 何光辉和杨咸月,《中国农村正规与非正规市场的融资差异》,《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1期。

  5. 何光辉,杨咸月和陈诗一,《入世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动态国际一体化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6. 何光辉,吴建航和杨咸月,《实证宏观经济学的重塑与发展》,《统计研究》,2012年第3期。

  7. 何光辉和杨咸月,《融资约束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

  8. 何光辉和杨咸月,《从印度危机反思小额贷款的高利率盈利模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

  9. 何光辉和杨咸月,《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及教训》,《经济科学》,2011年第4期。

  10. 何光辉和杨咸月,《手机银行模式与监管:金融包容与中国的战略转移》,《财贸经济》,2011年第4期。

  11. 何光辉和杨咸月,《小额金融机构监管须谨防与服务低收入群体冲突》,《财经研究》,2011年第1期。

  12. 何光辉和杨咸月,《金砖新兴股票市场国际定位及其溢出效应检验》,《财经研究》,2010年第4期。

  13. 何光辉和杨咸月,《从美元指数变动反思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3期。

  14. 何光辉,《中国CPIPPI的结构与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15. 何光辉,《法律缺陷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东方早报》,39938

  16. 何光辉和杨咸月,《从花旗集团拆分反思“金融超市”模式》,《财经科学》,20096期。

  17. 何光辉和杨咸月,《小额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新趋势》,《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12期。

  18. 何光辉和杨咸月,《小额金融机构监管的独特制度框架》,《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19. 何光辉和杨咸月,《小额金融机构审慎监管的国际最新发展》,《世界经济》,2007年第7期。

  20. 何光辉,《支付结算体系的前沿理论研究》,《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

  21. 何光辉,《“穷”“富”银行需并举》,《现代商业银行》,2007年第1期。

  22. 何光辉和杨咸月,《金融支付结算系统四大领域问题的理论前沿》,《财经科学》,2006年第12期。

  23. 何光辉,《道德风险与保额的市场决定》,《财经研究》,2006年第1期。

  24. 何光辉,《民营化、国有化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财贸经济》,2005年第12期。

  25. 何光辉和杨咸月,《国有银行民营化、效率与金融稳定性》,《改革》,2005年第10期。

  26. 何光辉和杨咸月,《城市群与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整合》,《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27. 何光辉,《世界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第3期。

  28. 何光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最优政策》,《财贸经济》,2004年第6期。

  29. 何光辉,《处理金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和时变性》,《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30. 何光辉和杨咸月,《现行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缺陷及其突破》,《上海金融》,2004年第5期。

  31. 何光辉和杨咸月,《避税港离岸金融中心经济亟待转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2期。

  32. 何光辉和杨咸月,《中国企业境外离岸化发展理性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33. 何光辉和杨咸月,《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34. 何光辉,《存款保险理论分歧及其理性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35. 何光辉和杨咸月,《德国非官方自愿存款保险制度的成功模式》,《金融论坛》,2002年第10期。

  36. 杨咸月和何光辉,《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财经研究》,2002年第8期。

  37. 何光辉和杨咸月,《股票期权制度值得重新审视》,《财经科学》,2002年第6期。

  38. 何光辉,《新兴市场经济中银行监管的审慎性要求比较》,《财经论丛》,2002年第6期。

  39. 杨咸月何光辉,《我国保险创新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财经论丛》,2002年第1期。

  40. 何光辉,《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贡献》,《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41. 何光辉和杨咸月,《即将变革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2期。

  42. 何光辉和杨咸月,《我国保险创新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上海金融》,2001年第8期。

  43. 何光辉,《网络影响下的住房抵押贷款业》,《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年第8期。

  44. 何光辉和杨咸月,《银行保险与我国分业体制下的银保合作》,《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45. 何光辉和杨咸月,《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证合作的空间分析》,《新金融》,2001年第7期。

  46. 何光辉和杨咸月,《网络时代的零售经纪业发展趋势分析》,《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第5期。

  47. 何光辉和杨咸月,《网络时代零售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财经科学》,2001年第5期。

  48. 何光辉,《银行贷款损失税收待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3期。

  49. 何光辉,《电子货币系统的风险及其控制》,《金融研究》,2000年第11期。

  50. 杨咸月何光辉,《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与信贷配给》,《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

  51. 何光辉和杨咸月,《中国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财经研究》,2000年第8期。

  52. 何光辉,《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要求探析》,《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53. 何光辉和杨咸月,《金融自由化理论体系的挑战与金融深化理论的微观重构》,《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54. 何光辉,《银行贷款损失减税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55. 胡庆康和何光辉,《合业经营:金融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世界经济文汇》,2000年第3期。

  56. 何光辉和杨咸月,《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涵义分析》,《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57. 杨咸月和何光辉,《中国住房消费信用发展迟缓的理论思索》,《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年第8期。

  58. 杨咸月和何光辉,《启动住房消费信用的理论基础及其战略选择》,《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


复旦大学货币银行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