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发布者:段枫发布时间:2017-04-20浏览次数:48

与长篇小说一样,短篇小说隶属于虚构叙事作品的范畴。这种以简短为突出形式特色、往往强调严密组织和统一效果的虚构叙事作品,从其叙事源头而言,可以追溯到神话、民间故事、寓言和童话,而作为一种现代文学体裁,它一方面吸取了包括民间故事和中世纪传奇在内的传统叙事养分,一方面也采纳了18世纪欧洲的散文小品和人物速写等现代文学元素(Evans 153-72),自19世纪50年代起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文学类别,经华盛顿·欧文、埃德加·爱伦·坡、梅尔维尔的理论拓展和创作实践,开始逐步融合其本质上的浪漫主义和相关现实主义元素(May 2002,2-11),发展出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两大传统(王腊宝 2001,112);在20世纪则通过契诃夫、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詹姆斯·乔伊斯、舍伍德·安德森、卡夫卡、纳博科夫等著名作家的形式实验,特别是对主人公“主观印象”的强调,形成了其特殊的情节设置、统一效果等文类特性。与长篇小说常从人类行为的外部视角把握现实社会的常规做法相区别,短篇小说受其篇幅所限,往往用直觉的方式来捕捉复杂现实世界的不同方面,具有神话性的心理特质。尽管一直有负面评论抨击短篇小说过于主观、忽视客观现实,但我们看到,通过展现普通人物在生活常规被打破之后所感受到的焦虑、孤独和恐惧等多种情绪,短篇小说所传达的,实际是一种日常生活之外、较其更为深刻的现实(May 2002:16)。

当代短篇小说往往通过特定情节设置,展现特定人物在某一特定时刻所反映的性格特征、瞬间情绪、及其对客观世界的特殊感悟,与现代性经验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更易表达人们的欲望、梦境和恐惧,也往往通过相对固定的修辞模式体现全篇统一的审美效果。从其形式特征来看,这种文类短小精悍,结构精致紧凑,内容简练,寓意丰富,不但包含修辞叙事学和文学文体学讨论的一系列必备要素,也具备作为一种单独文类的特殊结构特色。在其情节构建方面,短篇小说常以人物心理活动作为联系情节发展的主线,用部分事件暗示没有被直接讲述的整体故事,语言使用一般也具备多重象征和比喻意义,体现出极强的隐喻色彩,对作者的形式设计和修辞安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其认知接受来看,在其紧密、短小的文本空间内,短篇小说倾向于将更深的谜底隐藏在显性情节发展和表层文意之后,以“间接而非直接的手段”来揭示主题(罗尔伯杰,77),这种形式手段就要求读者积极思考并参与到文本意义的构建中去,其情节、主题等组成要素往往可以引发多重解释,为读者提供了开放式和神秘性的阅读体验,由此对读者、特别是非母语读者的理解和阐释,提出了更深程度的认知挑战。

一般认为,人类的阅读理解是一个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过程,读者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阐释,对其进行删节、概括和整理,直到文本中的语言符号等信息被精简为一个相对容易记忆的宏观结构。因此,文本阅读对读者整体认知和局部语言记忆都提出了要求。与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对读者的记忆要求相对较小,整体处理和局部语言细节处理由此得以并列存在。因此,将短篇小说的阅读与阐释引入英语文学课程设置,对学生宏观掌握作品整体修辞结构、提高人文素养,深层次地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作品修辞设计和文体选择的具体分析和讨论,专业学生能掌握文本微观分析的基本模式和常规途径,加深对目标语言的深层领会和文化感悟;而不同学生出于个体差异对作品不同要素所形成的认知差异和不同解读,则不但可以反馈课程教案的设计,也为方兴未艾的文学作品认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客观材料。 

然而,与长篇小说研究相比较,短篇小说研究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状态,往往被视为长篇小说的附庸(May 2002,12)。西方成系统的短篇小说理论研究开始于1967年查尔斯·梅编撰的《短篇小说理论》,其中收入了对短篇小说进行文类规则探讨的一系列批评文章,包括爱伦·坡对霍桑《两次讲述的故事》的著名评论,以及布兰德·马修对爱伦坡观点的进一步扩展和具体化,对扭转短篇小说的大众认知发挥了重要影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理论界对短篇小说的系统研究。为了确立短篇小说作为单独文学体裁的合法性,评论家往往从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区别出发,提出由于其形式更为主观、表现手法更为简练等多种原因,短篇小说从其文体特征而言更加接近于抒情诗歌而非叙事散文。然而,在这类探讨中,相关研究往往集中于“短”、“孤独感”、“现代性”等标志性关键词的讨论,着重于把握这种文类给读者留下的整体印象,相对忽视了短篇小说作为修辞性叙事作品,对动态情节结构、叙事声音的塑造、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空间的构建等常规叙事要素的独特运用方式。

作为面向全校开放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本课程针对当前学生在文学阅读和赏析过程中重内容轻形式的普遍现象, 以对相关叙事理论基本概念的分析和梳理为理论基础, 结合具体短篇小说文本,尝试帮助学生掌握提供对叙事文本进行基本形式描述的实用工具,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融合对短篇小说的形式分析和主题探讨, 最终实现对所选文本进行深入、细致、有理有据的主题性阅读。因此,本课程不但旨在介绍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学类别的发展历史及其背后的深刻社会历史原因,也尝试通过对欧美经典短篇小说作品修辞设计和文体选择的具体分析和课堂讨论,帮助选课学生掌握文本微观分析的基本模式和常规途径。



复旦大学欧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Western Short Narrative Fictio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