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看五个时代的建筑

发布者:张磊发布时间:2017-03-08浏览次数:44

       故宫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遗产名录》的中文名称是“明清故宫”,英文名为“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指的是明清皇帝宫殿。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以上讲的故宫都是指明代和清代的遗存,我们绝大多数人去故宫参观,也主要是看这两个朝代的皇家宫殿和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

其实,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清两朝之外,故宫内最近又发现了时代更早的元代建筑遗迹,加上晚近一些的民国初期建筑,乃至再加上当代的建筑。所以说,去故宫能看到五个历史时期的建筑。

众所周知,北京曾经是元朝的国都,不但素有元大都之称,而且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还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区的基本格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大都原有的城市建筑多已废弃无存,现在只有一部分城垣保留下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辟成了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然而,多年来,元大都的“大内”,也就是皇宫的具体位置所在,一直扑朔迷离,专家们通过文献和论证,曾推断应该在紫禁城附近,但始终没有结论。

20157月,为配合故宫消防管道更新工程施工,故宫考古研究所在故宫保和殿西部的隆宗门外,发掘出了清代、明代和元代的“三叠层”地层堆积,最下层出土的琉璃瓦、黑白釉瓷片具有明显的金元时代风格。主持这项工作的我大学同班同学、故宫考古研究所李季所长说,这是故宫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考古发现,为研究元明清三代皇宫的历史,提供了实证。在4月召开的故宫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专家咨询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新发现的元代地层应该就是元大内,亦即元代皇宫残留下来的遗迹。

                                                                                                     故宫考古所发现的元代地层堆积


与埋藏在地下鲜为人知的元代遗存不同,位于西华门内不远的“宝蕴楼”,则是清朝被推翻以后,于民国时期新造的建筑了。之所以要新造这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楼房,是为了解决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皇家文物运到北京后无处存放的问题。


                                                                                                                   宝蕴楼


据史料记载,1915年建成使用的宝蕴楼内,存放了3000多箱,计约23多万件金银玉石等国宝。楼的门窗均为双层,外层为铁门铁窗,用以防火防盗,保证文物安全。而今,随着国家的分次分批将文物调拨给各个相应的博物馆,现在楼内已经物去楼空。故宫方面经过重新修缮,在2015年该楼落成百年之际,这里已重新做了功能置换,成为了展示故宫博物院成立90年的院史陈列馆,向广大观众开放。

在故宫中,比民国宝蕴楼营建更晚的楼房,是1975年在西华门南北两侧建成使用的五层楼。据说建造这排近20米的高楼,为的是遮蔽故宫以东王府井大街路口上的北京饭店新楼高处能远眺到中南海的视线。


                                                                                                        故宫西部的“屏风楼”

    由于这一长排楼房,像一道人工树立起来的高高屏障,民间都叫它作“屏风楼”或“影壁楼”。不得不说,这排现在作为主要存放故宫明清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建筑,早已失去了当初建造时设想的功能,既破坏了故宫内外环境和历史景观原貌,也违反故宫建筑群的历史真实性与完整性,社会各界与故宫一直在继续努力,呼吁早日拆除那个特殊年代的建筑产物。

                                                                                       ——原载于《科学画报》2016年第6期“公众考古”专栏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