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教学质量,本团队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多个途径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医学微生物学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并为今后医学各专业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理论讲授;2.病例讨论(包括PBL教学等);3.教学实验;4.专题讲座;5.参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BSL-2/3实验室等;6.课外培养模式等。

1.理论讲授:理论课内容全部由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活跃在病原微生物学/感染科研究领域的教师承担。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各位教师兼研究人员或临床医生将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在讲授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适当引入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及科学成就,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特殊微生物学诊断手段、疾病防治以及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专业知识的理解;

2.病例讨论(包括PBL教学等):通过PBL教学方法以及临床实际案例的引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合作以及早期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编写可供教学活动的与微生物感染有关的10个临床案例,因临床医生的加入,适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临床案例还在不断积累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逐步加以推广和实践。

3.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操作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初步训练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专题讲座:通过聘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王明贵所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朱利平教授给本科生举行专题讲座,加强了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有意识将临床教学的知识点早点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早期临床思维能力,以提高学院医学生培养的质量。

5.参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BSL-2/3实验室:充分利用本团队国内一流的实验平台,带学生参观复旦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现场演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到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实地参观,将其列为本课程实践教学之一。请检验科主任讲解、演示临床待检标本的处理流程及生物安全防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室和检验科的印象,树立牢固的生物安全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

6.学生课外培养模式包括:

A.医学本科生科创实践:利用本教学单位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平台,鼓励本科生在课后走进实验室,与本学科的大师、学者和青年科学家进行近距离交流,参与各种形式的科研和科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对本学科的学习和科研兴趣。(目前,教学团队中各青年教师已指导本科生各类科创活动20余项,包括“正谊”学者计划、“曦源”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计划等);

BElearning平台、教学网站、微信等互动交流:通过e-learning平台、课程网站以及即将开设的微信互动平台的建设,实现与学生即时互动交流,便于实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复旦大学医学微生物学版权所有